新闻广告

新闻广告

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检测主要事项

2022-07-29     373


【来源】网络

不良事件的监测

企业应规定可疑不良事件管理人员的职责、报告原则、上报程序、上报时限,制定启动实施医疗器械再评价的程序和文件等,并符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等相关法规要求。

企业应按照程序文件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保持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记录和相关档案。


反馈和数据统计的分析

企业应建立反馈系统程序并形成文件,规定监视的方法、反馈的途径、处理的程序、职责、频次等。

通常获取顾客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渠道包括:顾客和使用者调查结果、产品实物质量的反馈、顾客抱怨、顾客要求、合同信息、有关法规符合性、相关领域的刊物等

企业应保持产品符合性趋势、顾客反馈信息、供方业绩信息等记录,应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统计方法的科学性、结果输出的正确性。

分析的输出可作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输入,例如设备的改进、工艺的改进、材料及供方的重新选择、技能的培训、程序的修改等。

企业应采用适宜的统计方法分析产品质量性能趋势并保存记录,当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发现产品性能偏离时,应按照程序反馈到相应的部门。


内部审核

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内部审核的职责、范围、频次、方法和记录的要求。

内审记录通常包括内审计划、检查表、不合格报告、针对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记录、纠正措施、实施记录和验证记录、内审报告等。

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形成不合格项报告,应描述不合格的详细信息。

应对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应在相关人员批准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


纠正预防措施

1.纠正措施

企业应建立纠正措施程序,形成文件,并保存记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评审不合格条件;

(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包括更新文件(适当时);

(5)保存采取措施的记录;

(6)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2.预防措施

企业应建立预防措施程序,形成文件,并保存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验证。

企业若对顾客投诉没有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应按企业文件要求经批准并记录理由。

3.取出产品的分析

企业应制定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分析研究的规定并形成文件,在获得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时,应对其分析研究,了解植入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信息,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产品的安全性。

注:外科植入物的取出和分析可参见《外科植入物的取出和分析》(ISO 12891-2011)

4.产品召回及忠告性通知

企业应编制发布忠告性通知和产品召回的程序文件,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一般应明确以下内容:即使关键人员缺席,也能保证程序得以实施的管理安排;被授权采取纠正措施和确定受影响产品处理方法的管理者职位;确定退回产品处置方案,如返工、重新包装、报废的制度;沟通制度,应包括向地方或国家监管部门报告,组织沟通的方式和联络地点。

召回通知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召回医疗器械名称、批次等基本信息;召回的原因;召回的要求:如立即暂停销售和使用该产品、将召回通知转发到相关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等;召回医疗器械的处理方式。产品召回程序应符合《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9号) 的有关规定。

经典回顾:                                       

①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基础篇

②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受理篇

③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注册检验篇

④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体系核查篇

⑤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篇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一)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二)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三)

审查中心发布8项医械答疑

13个医械产品技术要求相关问题答疑汇总

刚刚!器审中心发布4项技术答疑

刚刚!中国器审发布3项医械答疑

有源医械电磁兼容技术答疑

医疗器械检测常见30个问题答疑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咨询问答60个答疑

器审中心36条有源医械技术答疑汇总,请收好!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审评等共性问答汇总

体外诊断试剂、输液针等产品注册答疑

CMDE : 技术答疑

汇编 I 审评中心八月答疑解惑摘录

【浙江省局答疑手册】医疗器械篇

【北京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咨询问答专栏

【CMDE】医美相关产品问题答疑

江苏捷诚医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Logo.png

来源:网络 或国家官网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网址:www.jcyyzx.com,QQ:2926452050

image.png

如需要进微信交流群,请加群主微信

更多知识分享尽在:www.jcyyzx.com/4/6.html

x

咨询

联系电话 18306119905 联系电话 17606129905 在线咨询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