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新闻广告

医疗器械热原试验简介

2022-10-26     662

因最终的医疗器械中可能存在新化学成分或物质,所以我们应考虑这些成分或物质是否具有潜在的致热性。因此,热原测试对于评估医疗器械暴露于人体后产生致热反应的潜力至关重要。

什么是致热性呢?

致热性是某种化学制剂或其他能产生发热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致热性可能是由材料介导、内毒素介导或其他物质介导,比如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成分。已知的非内毒素产生致热性的物质有前列腺素、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如4,6-二硝基邻甲酚、二硝基酚、苦味酸)、细菌外毒素、某些应用情况下的金属,如镍盐等。


致热性的物质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1648554725115195.jpg


热原试验的目的

热原试验用来评价材料介导的致热性,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医疗器械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测试方法

使用无菌、无热原的0.9%氯化钠溶液浸提检测样品,自耳缘静脉分别向三只兔注入检测样品浸提液,剂量为10ml/ kg。注射之前,以及注射后每隔30分钟对直肠温度进行测量和记录。若产品是液体可以直接注射样品或者样品稀释液。


结果评价

热原的结果评价在不同的药典中会有一些差异:


中国药典:对于每个实验动物,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实验动物体温的升高温度(℃)。当升温为负值时,均为0℃记。如果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检测样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符合规定。


美国药典:如果没有一个动物温度高于对应基线温度0.5℃或以上,那么检测样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符合规定。如果在初试的三只家兔中,有任何一只体温升高大于等于0.5℃,并且复试后,8只家兔中有不多于3只家兔的体温升高大于等于0.5℃,并且8只家兔体温上升高总和小于3.3℃,则认为产品符合不存在热原的要求。


欧洲药典:如果初试的3只实验动物升温总和不超过表1第三列所示值1.15℃,则通过测试;如果初试的升温总和超过表1第三列所示值1.15℃,但未超过第四列示值2.65℃,则按表1重复进行下一组测试,如果升温总和超过表1第四列所示值,则测试不合格。


表 1


_

家兔只数

体温升高不超过以下值合格

体温升高总和超过以下值不合格

初试

3

1.15℃

2.65℃

复试1

6

2.80℃

4.30℃

复试2

9

4.45℃

5.95℃

复试3

12

6.60℃

6.60℃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体内和体外)是用以确定器械在生物环境中的安全性或生物相容性。生物学评价包括从最初研发阶段新材料的筛选测试,定期的评估测试和非临床测试或上市前的安全评估,以确保器械满足目标准入市场的标准要求。海河标测团队向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综合的服务方案,针对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为产品或原材料制定完善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建立,测试的实施以及后续审核过程中的支持。针对客户在设计研发、过程确认、临床前研究等不同阶段提供测试服务,为客户提供产品改进方案。

经典回顾:                                       

①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基础篇

②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受理篇

③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注册检验篇

④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体系核查篇

⑤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篇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一)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二)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三)

审查中心发布8项医械答疑

13个医械产品技术要求相关问题答疑汇总

刚刚!器审中心发布4项技术答疑

刚刚!中国器审发布3项医械答疑

有源医械电磁兼容技术答疑

医疗器械检测常见30个问题答疑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咨询问答60个答疑

器审中心36条有源医械技术答疑汇总,请收好!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审评等共性问答汇总

体外诊断试剂、输液针等产品注册答疑

CMDE : 技术答疑

汇编 I 审评中心八月答疑解惑摘录

【浙江省局答疑手册】医疗器械篇

【北京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咨询问答专栏

【CMDE】医美相关产品问题答疑

江苏捷诚医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Logo.png

来源:网络 或国家官网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网址:www.jcyyzx.com,QQ:2926452050


x

咨询

联系电话 18306119905 联系电话 17606129905 在线咨询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