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新闻广告

2021-2022年医疗器械飞检- 总结篇

2022-10-14     974
2021年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共发布了6批飞行检查情况汇总。本文将对已发布的6批飞行检查情况汇总进行分析和总结。 


1.什么是飞检?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局令第14号
-(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
  
 相关法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工作规范》

检查原则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科学处置、风险管控、问题导向、结果公开
  
 开展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的情形
  
(一)投诉举报或者其他来源的线索表明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二)检验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三)药品不良反应或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示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四)对申报资料真实性有疑问的;
  (五)涉嫌严重违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
  (六)企业有严重不守信记录的;
  (七)其他需要开展飞行检查的情形。

处置原则:
一般性问题,限期整改
严重性问题,停产整改(发告诫信、约谈被检查单位、监督召回产品、收回或者撤销相关资格认证认定证书,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因素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
问题集中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厂房与设施、设备等环节,与2020/2019年问题集中点基本一致

生产管理:(生产记录不完整问题突出, 特殊过程未确认或不完整)
案例举例:
a. 企业作业指导书中规定了产品成型是关键工序,设置了“超声波频 率”、“气压值”,但在产品生产记录条目中未将这两项目列入记录。
b. 抽查某两批次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记录,未包含熔喷 布等关键生产原材料,未记录生产设备(口罩热合机、口罩带焊接机、包装机)、设备编号、生产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c. 查看企业药物涂层支架系统批生产记录,在某支架外观检查记录中记 载结块已去除,但未记录去除方法、所用设备等信息。
d.企业未保留烧录过程的生产记录,也未提供相应的操作规程;查阅某 批红外额温计生产记录,未记载焊接工序所使用恒温电烙铁设备编号、工艺 参数等内容。
e. 未对特殊过程口罩带焊接工序进行确认。
f. 半成品清洗后使用气枪吹干,而未提供对应气吹吹干的验证资料。
g.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耳带拉力验证报告,公司对耳带的焊接频率 上限进行验证,但未验证焊接频率下限;公司更换了耳带规格,但在验证报 告中未体现。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五十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者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质量控制: (检验用仪器,设备 未校准/确认;检验记录与检验规程规定内容不符)
案例举例:
a.未查见气相色谱仪、颗粒过滤效率检测设备配套的检验用软件的确 认记录。
b.未查见口罩拉力试验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智能生化培养箱的 校准证书和校准标识。
c.企业未提供 10N 砝码的校准证书。
d.企业未提供气相色谱仪软件的确认资料。
e.未将纯化水制水设备上水质检测仪表(如电导率仪)纳入计量仪器 定期检测/校准管理。
f.企业制定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检验标准(成品)》中检验项目有 医用口罩尺寸,但提供的《成品检验报告书》中无此项目。企业提供了该批次的《过程巡检记录》,有医用口罩尺寸的过程检验记录。
g.药物涂层支架系统(雷帕霉素)负压测漏仪测漏操作规程,规定泄漏 率的性能要求为≤XXpsig per 15sec;而生产批自检记录中产品泄漏率≤ XXpsi,与过程检验规程要求不一致。
h.髋臼内衬孔加工工序的过程检验规程要求一定件数时,每隔 5 件抽检 1 件,抽查某批次过程检验记录显示每隔 8 件抽检 1 件,与过程检验规程不符合。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五十七条 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

第五十九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

厂房与设施:厂房与设施不能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案例举例:
a.万级洁净厂房内,不同功能间未规定压差梯度。查阅洁净厂房布局 图及现场查看,洁净厂房内,生产车间与洁具间、清洗间无压差梯度的相关 规定。
b.原材料库没有划分不合格品区、待验区,聚丙烯粒料没有货位卡;成品仓库有 5 箱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堆放在不合格品区。
c.阳性对照室的门未按规定向压力高的方向开启。
d.洁净厂房内海绵清洗间内有一下水道口未封闭,未有效防止微生物侵入。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十三条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第十五条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者其他动物进入。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第十七条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的贮存条件和要求,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者召回等情形进行分区存放,便于检查和监控。

设备:(标识不清,无校准/使用记录; 无程序可依)
案例举例:
a.生产车间有一台电烙铁无设备编码,没有状态标识。
b.现场发现部分设备现场标识状态不正确,未运行时状态标识为运行 (如固化机)。部分停用设备未标识(如检验室内通风橱)。
c.粉碎一间和粉碎二间压差计无校准证书。
d.卧式空气净化器压力计检定有效期过期。
e.现场无法提供设备管理制度。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十条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标明其校准有效期,并保存相应记录。

文件管理:(标识,版本不清, 文件不受控, 相关联文件件描述不一致) 
案例举例:
a.企业现行《质量手册》未盖受控文件章,无企业负责人签字,无发放 记录。
b.《质量体系文件汇编》(版本 F)内共有 49 个程序文件,汇编内任一 文件修订时,累计计算修订次数,不便于识别文件修订状态。如根据汇编尾 页的修订记录,《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只修改过两次,但该程序表头显 示其版本为 F/17。
c.受控文件没有分发号、受控编号等信息;《文件控制程序》要求三级文 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 核,总经理批准发布,企业现场提供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文 件的审核与批准人均为总经理。
d.不同文件中的对产品名称描述不统一,注册证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注 射针”,企业实际文件中有“不锈钢注针”、“注射针(医疗器械用)”等 不同描述,易产生混淆。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二)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三)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

采购:(采购记录不完整)
案例举例:
a..关键原材料熔喷布和纺粘法非织造布(SS 布)未明确验收准则等采购 要求。
b.未记录原材料针管材质的验收内容。
c.现场无法提供红外额温计产品原材料进货检验标准及规程。
d.原材料聚丙烯粒料的进货检验记录中没有取样记录,与企业的《验收 管理制度》要求不相符。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四十三条 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机构与人员:(人员基本素质不够, 培训不到位)
案例举例:
a.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实际掌控能力不强。
b.采购、质量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的实际问题处置能力 欠佳。
c.十万级洁净车间工人裸手操作,也未制定裸手消毒程序。
d.部分洁净区工作人员未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 面培训。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八条 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十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设计开发:(变更未在识别、评估,验证,确认后实施)
案例举例:
a.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贴条工序的工艺参数温度、速率,红外额温计关键 工序校准调试的温度发生变更,企业未对设计开发更改(工艺参数变更)进 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b.查看企业设计变更记录,企业在保留原有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增 加从外部供应商采购组件,但未对采购组件制成成品的部分性能要求进行评 价。
c.抽查企业设计开发更改记录,未按照《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所规定的 程序进行设计开发更改的评审、验证。
d.一次性使用手术衣进行了规格尺寸的变更注册,但企业未识别该设计 开发的更改并进行记录。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方面(纠正预防措施形同虚设)
案例举例:
a. 企业虽已建立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但该程序的实施不充分,例如针对 某批次不合格手术衣企业进行了整改,分析了原因,对整改措施进行了明确, 但未按该程序要求由质量管理部对整改措施进行后续跟踪验证工作。
b.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未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纠 正预防。
c. 2019 年管理评审中,仅对部分不良事件汇总和占比分析,未明确纠正 措施实施改进。
d. 企业对部分市售退货产品发现不合格时未及时启动纠正预防措施。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应当建立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销售和售后服务:(销售记录不全)
案例举例:
a. 企业销售记录中购货单位名称及购货地址信息不全。
b.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记录与销售记录数量不符。现场查见多个批次医 用外科口罩无生产记录或销售记录。现场抽查某批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记 录,投产数量=入库数量=销售数量,未除去出厂检验及过程检验的消耗量。
c.企业提供的销售记录中无销售日期信息。
d. 该企业气管插管的成品出库单即为该产品的销售记录,但是记录内容 缺少产品有效期和购货单位地址。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销售记录至少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购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处置不当)
案例举例:
a. 得知不合格情况后,因该产品没有销售,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合 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召回、销毁等措施,并保留处理记录。
b.查看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能返工的不合格品,未明确相关处 置制度。
c.企业制定的不合品控制程序对外购、外协加工的零部件出现不合格品 的评审规定不明确,如未明确个别、少数、批量不合格的具体评判标准。
d.某批次医用外科口罩部分产品因喷墨字迹不清按程序进行了返工作 业,但该返工作业控制文件内未见作业指导书。
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六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 关于整改的几点建议

1).    启动纠正预防措施(CAPA)按照纠正预防措施相关流程,确保调查的充分性,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法规依据:规范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应当建立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2). 从质量体系层面出发,确保质量体系能够覆盖规范及适用的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要求。
3). 配备专业性人员。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且有法可依。这里的“法” 就是指方法,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4). 配备专业设备及资源。
应对飞检不是目的, 长期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有专业的人在充分的硬件环境下依据符合法规要求的质量体系(方法)做事。

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是每一位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的使命

经典回顾:                                       

①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基础篇

②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受理篇

③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注册检验篇

④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体系核查篇

⑤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问答——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篇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一)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二)

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必须收藏的网站汇总(三)

审查中心发布8项医械答疑

13个医械产品技术要求相关问题答疑汇总

刚刚!器审中心发布4项技术答疑

刚刚!中国器审发布3项医械答疑

有源医械电磁兼容技术答疑

医疗器械检测常见30个问题答疑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咨询问答60个答疑

器审中心36条有源医械技术答疑汇总,请收好!

医疗器械注册、变更、审评等共性问答汇总

体外诊断试剂、输液针等产品注册答疑

CMDE : 技术答疑

汇编 I 审评中心八月答疑解惑摘录

【浙江省局答疑手册】医疗器械篇

【北京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咨询问答专栏

【CMDE】医美相关产品问题答疑

江苏捷诚医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Logo.png

来源:网络 或国家官网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网址:www.jcyyzx.com,QQ:2926452050


x

咨询

联系电话 18306119905 联系电话 17606129905 在线咨询
☆欢迎收藏